处于恋爱或婚姻中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:一段时间会觉得你的伴侣越来越好,你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和谐,俩人亲密无间,亲密到你以为你们从此就会幸福下去,然而,就在你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,俩人却突然因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爆发一场冲突,让你突然惊醒,忽然觉得原来俩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亲密,你们还是“他是他,你是你”。
而这样的冲突还会经常出现在你们一段时间的亲密时光之后,就像平日所说的“大喜大悲”一样。
我就曾听人抱怨“我们俩每个月都会来一次月事,一个月起一次事,像犯病似的”。
人在亲密的状态下,会慢慢忘记彼此的界限,其根源在于我们会无意识的把身边这个人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。打个比方:我给你一块糖,开始的时候你会感谢我,知道这东西是我的,现在在你手里也是我赠予你而已。但是,时间久了,这块糖每天在你身边,你就会越来越接受“这是我的糖”,“我的”不断强化,这个物品逐渐成了我的一部分。
所以,爱人的事情我们会当做自己的事一样去操心,去处理,甚至去干涉。
这种内化会让人逐渐地把对方当做自己,不可分割,也不必分割,然而,这样的“无分割”其实是有风险的,因为它破坏了人与人最根本的关系基础:关系必须存在于两个或者多个人之间。一个人,就失去了关系。
冲突的发生可以说也是为了维持关系的存在:我们终究不是一个人,所以我们才存在关系。
为了维持关系,我们就不能把他变成你,把你变成他,合二为一,而是要维持界限。
而越是亲密无间的时候,越是容易越过彼此的界限。这时候,一些小事情的发生恰恰是让我们保持“我”和“他”的界限,所以,婚姻中偶尔吵一吵并非都是坏事,只要不彼此中伤,不伤害关系根本。
我们知道,人在安全状态下呆久了,会失去防卫心。比如,以前社会治安差的时候,女孩子们很少一个人出门,大家保护自己的意识是很强烈的,现在社会治安好了,女孩子们不仅敢一个人出门,还敢夜里1点钟打车回家。当然,治安好是行为的前提条件,我要说的是,在这样的条件下,人们的防范意识也多少会下降,突然出现坏人更容易不知所措。
而婚姻也类似。
一个人处于幸福婚姻中的时候,确实会失去警惕性。就如同,陷入甜蜜婚姻中的女人会盲目甚至毫无根据的说“我们家那位根本就不是那种人,他不会背叛我”。警惕性不仅仅是为了警惕对方犯错,也包含防卫自己犯错。因为相比没有留意对方,失去警惕最可怕的是“不留意自己”。
怎么理解呢?处于幸福中的女人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言行,变得随心所欲,所谓“恃宠而骄”,也不是一句空话。而这样的“忽视”极容易造成自己言行不当,无意间干涉对方,踏足对方的底线却不自知,对关系的损伤极大。
这就是为何我们生活中其实需要小矛盾,小矛盾是有好处的:
1 提醒我和他是两个人,保持彼此的距离,才能够分清人际界限;
2 界限的存在让我们保持对自己和他人情绪、行为的觉察,才能满足彼此的需要。
这是闹矛盾的好处,也是为何越亲密越会莫名爆发冲突的原因。
我们的潜意识是有目的的。幸福会让人失去对自我和他人的觉知,容易不知不觉忽略彼此的情绪感受;再者,幸福会让人们亲近,而亲近带来的“你我不分”的状态会让彼此干涉太多,忘记人际界限。必然需要矛盾来调整这种侵犯感。
换句话说,只有那些时刻保持自我觉察的人,才能让幸福走的更长远一些。
从这个角度,吵架,并非都是坏事。
尽管如此,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另外一种亲密之后的吵架。那就是,有些人潜意识是要破坏一下幸福,因为他们对幸福是恐惧的。
听上去吧是不是瞎诌?还有这样的事?
是的。表面上看,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幸福,好像得到幸福之后就会像“王子和公主从此快乐的生活了下去”,但是,我们都知道,童话里都是骗人的。童话里总是王子和公主。现实中,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灰姑娘,面对幸福,灰姑娘的过往生活会让她担心“我哪里配的上人人都想要的幸福呢?”
「不配得感」,是造成幸福对于很多人总是奢侈品的内在原因之一,而这,恰恰也是幸福是奢侈品的主要原因。因为幸福更多是一种感受。对于一个不相信自己可以幸福、值得拥有幸福的人而言,幸福一靠近它,一冒出来,他就会紧张和怀疑会失去,那么,害怕失去就会造成失去。
而利用吵架推远对方就是最直接的方式。
明白了这些,我们就不会盲目夸大偶尔的矛盾带来的疏离感,也可以避免陷入不自知的模式让冲突扩大。既不排斥冲突,也不扩大冲突,也许,若远若近,就是亲密关系最好的安排。
太原科大心理咨询
心理疏导+临床诊疗 效果更突出